第(1/3)页 要知道在同期的伊朗,盎格鲁-伊朗石油公司的全部利润之中,英国方面拿走了84%,留给伊朗的仅有16%而已。 与英荷殖民地当局的盘剥相比,大明拿七让三的分成显的太仁义了,喊一声义父义母不过分吧? 这可是真真切切的恩情啊! 周长风估计按照兰芳的人口和所占据的丰富资源,战争结束后的公共福利应该能做到独一档,到时候恐怕会成为很多人渴望的南洋桃源。 大明本土的问题在于人口还在激增疯涨,去年登记在册的婴儿就达一千七百多万。 照这样下去……福利预算哪怕总量看上去很多,也会被庞大的基数稀释得不堪入目。恐怕还是要适当限制生育,并向海外迁移一部分人口出去。 同时也要考虑官僚与权贵乐不乐意让渡、割舍、给予利益。 就个人愿景来说,周长风希望在大战胜利后通过外力和内力——权益福利爭取运动的双重推动来加快公共福利的提升。 中学义务教育和基本医疗保障是第一优先级,毋庸置疑。 至于其余的育儿补贴、老年福利、残障福利、农民补贴、失业金等等也要一点点来。 反正宗旨无非是让公民的生活更轻松安逸,凡事往“衣食住行、生老病死”方向考虑即可。 接下来,周长风用大约十分钟向朱泠婧阐述了一下兰芳武装力量的恰当规模,以及接下来应该承担的任务。 后者期间提问了几次,最后没有异议。 朱泠婧把报纸放到了桌旁的收纳盒里,伸手拿起一道奏本,打开以后瞟了两眼,随口吐槽道:“很讨厌,中原又有旱情,自古以来这地就多灾多难啊。” “河南吗?” “嗯,恐怕冬小麦要歉收了。” 现在是四二年,河南出现旱灾可能导致庄稼减产? 周长风的记忆被触动了。 “不知能否补救一二,否则就得考虑调粮平稳当地粮价了。”朱泠婧继续翻阅着这道奏本。 历史上四二年自从年初开始河南全省出现严重旱灾,春夏两季滴雨未下,导致去年播种的冬小麦收成大减。雪上加霜的是,秋季时又突发蝗灾,蝗虫遮天蔽日。然而即便境况如此糟糕,驻军仍旧强行征粮,赈灾亦极为拖沓。 就这样,一系列天灾人祸导致了大饥荒。 “会闹饥荒不?”他下意识的发问。 朱泠婧感到莫名其妙,抬眸看了他一眼,淡淡道:“言重了。” 她接着说:“布政司奏称济南大学有几位教授联名请示,这回也想试试降雨的办法,希望这回能有用。” 周长风的精力大多击中在军事上,次之是家人和朝政,的确对这方面知之甚少。 原来现在都已经有人工增雨了吗? 人工增雨技术在大明一直都很受重视,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百姓千百年来都经常面临饥馁之忧,粮食不足恐惧症一直萦绕在大家的心头。 在工业化建设的过程中,有识之士就开始琢磨如何以人力改变天道了。 除了化肥、除草剂、杀虫剂这些显著让农作物增产的东西以外,如何掌控降水也是十分重要的。 自从至昌二十年起大明各地科研团队就开始千方百计地尝试人工降水,失败多、成功少。 直到人工干涉天气的前沿科学理论逐渐完善,事情这才有了转机。 依照云层种类不同,人工降水分为暖云增雨和冷云增雨。 目标如果是温度>0℃的暖云,那么可以尝试在云中播撒盐粉或尿素等吸湿物质,促使云层之中形成大水滴,从而增雨。 目标如果是温度<0℃的冷云,那么可以使用飞机或火箭播洒干冰或碘化银,大量吸热降温,产生更多冰晶,以此增雨。 不过,因为自然环境的极度复杂和混沌,人工降雨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效果其实只能算一般,时而有效、时而无效。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