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接到准许投降的答复后,贾斯汀准将却仿佛如释重负。 终于要结束了吗?这种被抛弃的感觉真的让人心灰意冷。 由于找不到可用的白旗,士兵们只能找了一张还算干净的床单,把它裁剪成了几面大小不一的白色降旗。 11月1日早晨,巴丹要塞区预备指挥部中…… 几名参谋已经不再去更新地图标记,他们在整理一摞摞的文件和电报副本,然后将之塞进对半截开的汽油桶中焚烧。 贾斯汀准将从大皮箱中翻找出了一身制服,这是唯一一套干净的衣裤了。他换上了这身制服,然后开始用刮胡刀刮脸。 虽然是投降,但基本的仪表还是得注意的,这涉及到军人的荣誉和尊严。 昨天持续了一整日的炮声停歇了,明军已经得知美菲联军的投降消息,整条战线都在陆续停火。 “长官,我们要销毁技术装备吗?”一名中校军需官问道:“中國人在传单中警告,任何破坏物品的行为都会被当作不友善的。” “按照条令与传统,做吧,下达销毁命令。” “是,长官。但……命令由谁署名?” 大家都不愿意为此承担责任——不销毁,战后可能会被本国军事法庭指控;销毁,明军又会迁怒下达命令的人。 “我会签字的。”贾斯汀平静地说。 半个小时后,一辆在车头两侧各插着一面小白旗的凯迪拉克轿车缓缓驶离了预备指挥部。 贾斯汀准将与两名军官乘着车穿过过支离破碎、满目疮痍的防线,简易公路被炸得坑坑洼洼,轿车很颠簸,好几次都磕碰到了底盘。 士兵们三三两两的聚在一起,或躺或座,步枪被随意地丢在旁边。 每个人都面露倦色,但却又显露出一副解脱的神情。 片刻之后,轿车停在了混乱战线的一角。 这里应该是美菲联军的一个补给站,昨天战线崩溃后仓皇撤退,此处被明军完好无损的占领了。 一箱箱弹药堆积在一起——除了食物,所有物资其实都很充沛。 第七军的总兵官等一众将领都到了,投降仪式现场也已布置完毕,桌子、椅子、水杯,双方国旗亦插在位置斜后方。 贾斯汀准将发现,那面星条旗上还布着弹孔,或许是什么时候缴获的吧。 他当即提出更换,但是却被拒绝了,第四十三师师长略带讽刺地笑道:“这样战损的旗帜不是刚好能证明你们的顽强战斗吗?” 双方的谈判进行得很顺利,巴丹半岛的全部美菲联军都将在今晚零点以前放下武器投降。 不过,科罗吉多岛和德拉姆堡不在范围内,这让明军将领们有些不满意。 贾斯汀要求严格遵照国际法对待俘虏,保证新鲜的食物和干净的饮水。 对此,参与谈判的严辰武不咸不淡地说:“言出必行,按照原先空投的告示,没有毁坏装备物资的予以正当待遇,反之,肯定要受到惩处。” “国际法没有这样苛刻的要求!投降前销毁武器装备是合理的做法,也是各国公认允许的。”随同而来的一名美军上校说道。 “你错了,我国朝只表明在原则上遵循国际法,所以在具体处置上自然可以自由裁量。” 事已至此,底气全无的贾斯汀准将几人也没有任何办法来驳斥,他们被不断催促赶紧签字,很快就承受不住压力而同意无条件投降。 实际上之前在下达销毁技术装备的命令时,贾斯汀准将注明了特殊事项,剩余的所有汽油、卡车、药品都应完整保留。 历史上美国人也是这么做的,他们以为这样就可以乘车前往战俘营,可最后的结局却是被强迫进行死亡行军。 十万联军俘虏被迫在缺少食物和饮水的情况下徒步前往一百多公里外的战俘营,因为长期疾病和营养不良,这样的长距离行军让一万五千多人殒命在半途。 与原位面俘虏们的倒霉遭遇相比,现在的明军在进攻巴丹半岛时没吃亏,而且也确实无意刻意折辱弱小,所以数万联军俘虏无疑要幸运很多。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