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结构骨架则是柔韧性好、质地较轻的柳木、榆木、杨木等,固定的则是皮绳、马鬃绳等等。 保暖、防水的确好,但这玩意有一个极大的弱点,那就是防火功能极差,只要被点燃了,基本上是不可能熄灭的。 草原部落当然是清楚的,也弄了一套严密的防火习俗,诸如火塘在帐篷正中心的凹陷处,周边用石头或金属圈围起来,隔绝周围易燃物。 火塘正上方就是陶脑(天窗),陶脑既是烟囱,也是万一火焰蹿高时的泄压口,避免了火焰直接舔舐顶部的毛毡。 夜间睡觉则是用灰将火‘封好’,使其缓慢燃烧,防止夜间火星溅出。 这些措施看着简单,但那是相对于牧民们,是用数以百计、千计的生命换来的教训和小心。 可对于刚刚迁移来的大明百姓来说,需要时间来适应。 适应的时间不好说,不怕一万就怕万一,所以怎么看都得避免这些事儿。 “现在安全不用担心,居住和做饭、取暖问题也不大,最后就只剩下吃了,这一方面怎么样?” “大将军,伊犁河谷原有耕地三万七千亩,听起来是挺多的,但相对于伊犁河谷的面积,几乎可以忽略不计,而且还都是分散开来的,并未形成连片的、大规模的农业区。 主要集中在伊犁河及其支流沿岸的绿洲、台地,方便利用河水进行灌溉,种植者主要都是从南疆撸过来的。 这些耕地主要是种植大麦,他们的种植技术有限,亩产五十到一百斤之间,末将已经从军中抽调了一些好手进行指导, 能不能达到大明北方的亩产三百斤不好说,但至少能达到一百五十斤以上,八月份收成,合计能有五百五十五万斤。 另外末将又紧急开挖了一万两千亩的荒地,深挖一尺左右,收集了大量的深口粪便开始沤肥,估摸着再有三五天就能完成,到时候全部洒入。 这里的土质是黑土,肥力强,土壤疏松,透气保水性能俱佳,因为是第一年,又已经过了种植大麦的时节, 所以末将准备种植玉米,亩产估计撑死在三百斤,总得算下来也应该在三百六十万斤, 第(2/3)页